每年秋季,大多数6个月~3岁年龄的宝宝会面临腹泻的肆意攻击,称之为秋季腹泻。
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、ECHO病毒、柯萨奇病毒,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,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。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,即感冒、呕吐、腹泻。
对于宝宝来说秋季腹泻,势凶猛于虎。一直反反复复搞不定,最后还可能造成孩子消瘦、营养不良、疳积。
麻麻们常常看着宝宝,心都在流泪,恨不得牺牲自己的一切,换来宝宝健康的身体。麻麻们要如何远离秋季腹泻呢?
我们知道,中医调病在于辨证论治。在传统医学中把腹泻分成常见的湿热型、风寒型、伤食型、脾虚型、脾肾阳虚型五种类型。
所以遇到宝宝腹泻拉肚子,还要辨别一下,分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,根据类型进行调理才能事半功倍。
1、湿热型:
泻下稀薄,水份较多,或如水注,粪色深黄而臭,或见少许粘液,腹部时感疼痛,食欲不振,或伴泛恶,肢体倦怠,发热或不发热,口渴,小便短黄,舌苔黄腻。
治法:清热利湿。
2、风寒型:
大便稀薄泡沫多,色淡,臭味少,有肠鸣腹痛,或伴有发热,恶寒,鼻塞流涕。此型多见于风寒感冒后期或秋季腹泻的早期。
治法:疏风散寒。
3、伤食型:
哭闹不安、腹胀、腹痛、大便酸臭、食欲减退伴口臭。多见于腹泻并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。
治法:消食化积。
4、脾虚型:
久泻不愈,面色萎黄,食欲减少,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块物。多见于体质消瘦虚弱或各种腹泻后期不愈的宝宝。
治法:健脾益气。
5、脾肾阳虚型:
久泻不止,便质清稀,完谷不化,病程缠绵不愈,甚或脱肛。面色恍白,精神萎靡,肢冷畏寒,纳呆,消瘦,睡卧露睛。
治法:补脾温肾。
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。宝宝腹泻会流失较多水分和电解质,预防宝宝脱水并缓解症状。
给宝宝蒸苹果吃。煮熟的苹果富含果胶,煮过的果胶具有收敛、止泻的功效。吃煮熟的苹果时,最好连皮一起吃,这样治疗腹泻的效果更佳哦。
给宝宝喝无花果熬制的水。无花果有开胃,止泄痢的功能,特别是煮开后,止泻的效果更佳。
如果宝宝腹泻比较严重,可以给宝宝喝止泻的药。在选择药物时要选择儿童专属药物。
不要动不动就带着宝宝打吊瓶。那样对宝宝身体健康极为不利。最好先采用上述疗法,如果不见效了再就医也不晚。
感染秋季腹泻的宝宝,除了上面的治疗措施外,还应注意家庭日常护理细节:
腹泻期间,虽然宝宝会食欲不振,但因为腹泻导致进食量和吸收的营养比平时少,所以此时的营养需求反而增加,所以一定要坚持进食,只是在饮食的提供上注意一下:
✍母乳喂养的宝宝:轮状病毒感染期间仍然坚持哺乳,母乳可为宝宝提供营养,提升抵抗力;
✍人工喂养的宝宝:可以稍微将奶冲淡。一般腹泻时宝宝容易发生乳糖不耐受,如果严重,最好更换无乳糖奶粉,宝宝康复后再转奶回普通配方奶。
✍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:腹泻期间不要添加新的辅食种类;
✍已经开始成人饮食的宝宝:饮食提供应清淡、稀软以利于消化和吸收。另可适当给宝宝提供熟的苹果泥,其含有果胶和鞣酸,有吸附、收敛、止泻的作用。
腹泻宝宝要避免腹部再受凉加重病情,可给宝宝穿着肚兜即使宝宝活动也可保证肚脐不受凉,还可以用小暖水袋用温水给宝宝热敷肚子、轻轻抚摸揉摩小肚子,不仅能缓解不适,还可给予宝宝精神上的抚慰。
为人父母不知医为不慈,在共创大健康的时代里,家长应与时俱进,多学习传统医学知识,了解小儿生理、病理规律,认识腹泻的性质,注意预防,及时调理,切勿滥用抗生素,避免肠道菌群失调,造成后患。